1972年,成立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大学;
198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,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湖北省双重领导,以中国汽车总公司为主,中国科学院原学部委员孟少农为首任院长;
1985年,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;
1994年,学院划归机械工业部管理;
1998年,学院管理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,以湖北省领导为主,但人、财、物仍由东风汽车公司管理;
2001年,经国务院批准学院办学经费采取中央财政、湖北省财政和东风汽车公司“三家抬”的方案;
2006年12月30日,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正式签署协议,学院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,学院的发展完全纳入湖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。
院系设置
截止2014年5月,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下设学院设有10个相关专业院系和一个成人教育的继续教育学院:机械工程学院、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、汽车工程学院、经济管理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理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、职业技术学院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。
师资力量
截止2014年5月,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有教职工938人,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76%,教授、副教授比例为42%。
办学规模
2012年12月,由香港邵氏基金捐资兴建的逸夫图书馆竣工,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。馆舍建筑面积2.2万平米,工作人员35人,其中高级职称3人,中级职称24人,8人取得硕士学位。逐步建立起以工、管、经、文、理、法多学科文献为主体、印刷型和数字化文献多种载体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,包括图书、期刊、会议论文、科技报告、学位论文、技术标准、专利等多种类型。截止2012年12月,全馆收藏纸质图书64.76万册,拥有CNKI中国知网、中华数字书苑、EBSCO等国内外电子资源。
学科建设
截止2014年5月,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开设有29个本科专业,拥有车辆工程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“特色专业建设点”,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(汽车产业)、车辆工程(新能源汽车产业)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(装备制造产业)、自动化(装备制造业)和电子信息工程(电子信息产业)等5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(支柱)产业人才培养计划。有机械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车辆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机械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、工商管理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。
学术资料
图书馆馆藏文献丰富,除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外,还包括各学科门类的电子出版物。馆藏图书55万余册,电子报纸101种,电子图书100多万种;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;教学设备精良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0.95亿元。为学校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科研成果
学院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,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,由清华大学、原华中理工大学、原吉林工业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五所院校共同承担国家“九五”教育重点课题子课题“应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”的研究,该课题荣获首届全国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,2010年以来,该校校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941项,其中国家一等奖35项,二等奖54项,获奖学生达2133人。该校FSC车队在“2012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”上摘得总冠军,并于2013年8月代表中国赴德国参加国际比赛,成为德国F1赛场上迄今为止完成所有比赛项目的中国车队。毕业生以其大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强、综合素质高、创新意识显著深受社会欢迎,连续三年协议就业率居省属高校。建校以来,学校已为国家汽车行业和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输送了3万多名人才,他们已成为国家各相关行业,尤其是汽车行业的骨干和栋梁,学校被誉为“汽车工程师的摇篮”。
对外交流
学校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,与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,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,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。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提高办学质量,2013年相继与美国凯特琳大学、韦恩州立大学开展“2+2”、“3+2”联合培养项目,为学生出国深造疏通了渠道。
党委书记王超:汉族,湖北人,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书记,中共党员,研究员级别。
校长钟毓宁:男,汉族,江西都昌人,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长,党委副书记,1965年12月生,博士研究生学历,工学博士。
副校长罗永革:工学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,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主任,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院长。
校训:求是创新
校友姓名
毕业班级
现工作单位及职务